头条创作挑战赛
吃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,是维持生命的基础。从最早期的生食、饮血,到后来经过火的洗礼,煎、炸、烹、炒等多样化的烹饪方式层出不穷。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提升,人类的饮食文化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,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。
此外,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,它更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形式。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,三五好友相约,准备几道拿手好菜,围坐一桌,边吃边聊,借助美食拉近彼此的距离,营造温馨亲密的氛围。
在国家层面,饮食同样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,这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国宴。国宴通常围绕国家特色展开,充分展示主人热情好客的姿态,成为国家间维系关系的桥梁。由于各地文化差异,国宴的风格也展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。苏联曾是与美国并肩的超级大国,解体之前凭借强大的国力,其国宴风格独树一帜,成为许多人对那个红色帝国的深刻记忆。
1917年,沙皇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,列宁领导的共产党趁机夺权,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红色政权。1922年,苏联与乌克兰等联邦组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,即后来的苏联。
苏联初期,因西方帝国主义的强烈敌视,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受到严重制约,国宴的规模和数量极为有限。直到1936年,稳定后的苏维埃政权在克里姆林宫首次举办新年国宴,随后逐渐形成传统。
展开剩余86%尽管当时经济条件有限,苏联国宴依旧准备了丰富的菜品,融合了欧洲与本土美食。苏联人最爱的伏特加酒更是供应无限,成为世界国宴史上一大特色,许多国家也纷纷举办盛大的国宴以示尊重。
中国的国宴一般在人民大会堂举行,和世界多国一样,采用圆桌形式,宾客围坐,氛围祥和安宁。苏联则独具一格,选用长方形餐桌排成一字型,餐桌上摆满美味佳肴与鲜花,场面豪华壮观。
列宁逝世后,斯大林成为新的红色领袖,这位带领苏联战胜纳粹德国的钢铁战士,不仅意志坚定,还是个狂热的美食爱好者。在他的统治下,苏联国力强盛,克里姆林宫的国宴菜单丰富多彩,他能在宴会上尽情享用长达六小时的盛宴,也凭借格鲁吉亚人的热情好客,让丘吉尔、铁托等政治家喝得酩酊大醉。
斯大林时期宴会频繁,即便在二战最艰难的时刻,克里姆林宫的豪华宴会依然照常举行。即使纳粹军队逼近莫斯科,宴会的节奏也未曾中断。
1942年8月,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苏联。作为带领英国抵抗纳粹的政治家,他与斯大林同样雄心勃勃,且是个美食鉴赏家。斯大林没有让他失望,在战火纷飞中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宴席。
宴会上,冷盘有鱼子酱、鲑鱼、三文鱼、奶酪和蔬菜沙拉;热菜包括奶油白蘑菇汤、罗宋汤、鸡肉、羊肉、牛肉及花椰菜;餐后供应奶油冰激凌、利口酒和咖啡。
这场盛宴让丘吉尔十分满意,不仅感受到苏联对他的热情款待,更坚定了他与苏联合作抗击纳粹的决心。
1945年,随着纳粹德国覆灭,苏联威望攀升至巅峰,综合国力大幅增强,国宴规模随之扩大。
同年6月,苏联为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,举办了盛大的阅兵式,同时举办国宴,犒劳那些英勇奋战的战士。
这场超过2600人参加的宴会中,2200多名为阅兵军人,人数众多,采用分餐制,餐具数量达3000套餐刀叉勺,创世界之最。配套的锅碗瓢盆数千件,全部经过严密消毒,排列整齐。
灿烂的餐具旁,是丰盛的佳肴,鱼子酱、伏特加等应有尽有。鱼子酱品种超过70种,香肠60余种,甜点高达90多种,菜单厚达50余页。
这场豪华盛宴不仅彰显了苏联强大的国力,也增强了与西方谈判的筹码,为后来的美苏争霸奠定基础。
苏联历史上如此盛大的国宴仅有两次,第二次是在斯大林70岁大寿时。
当时苏联已是社会主义阵营核心,斯大林威望如日中天,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派代表团参加,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更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率队,带来了特别的贺礼。
斯大林亲自操办这场国宴,为远道而来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奉献了一场盛大饕餮。斯大林之所以能举办如此规模的宴会,与当时苏联强大的国力密不可分。国宴正如一面镜子,反映出国家的强盛与威望。
赫鲁晓夫时代,苏联依旧保持上升势头,国宴依然保持高水平。根据赫鲁晓夫个人偏好,菜单中加入了更多海鲜和野味。
在宴请中东阿拉伯国家朋友时,菜单包括炖野味、鳟鱼大虾、鸡肉片和桃子冰激凌等丰富菜品。
赫鲁晓夫继任者勃列日涅夫,号称“勋章之王”,苏联能源出口收入丰厚,综合实力大幅提升,军事力量甚至超越美国,国家处于巅峰时期,这使他乐于举办豪华宴会。
作为军人出身,勃列日涅夫喜欢打猎,其宴会风格粗犷豪放,常有整条鱼、整只烤猪端上桌。
1973年,尼克松访苏,勃列日涅夫为他提供黄油鱼子酱、林地猎鸟和罗宋汤等,展现了典型的苏式粗犷饮食风格。
但勃列日涅夫时期,国家体制未及时改革,社会问题逐渐显现,严重影响苏联发展。
这一时期苏联开始走下坡路,经济增长缓慢,生活必需品开始短缺。
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,苏联问题加剧,从当时的国宴也能看出端倪。
1991年5月,中国代表团由江泽民率队访问苏联,当时的国宴远不如从前丰盛,邀请函不到20张,材质普通,缺乏往日奢华感。
餐桌上的菜品大幅减少,有少量生鱼片、火腿和传统鱼子酱,数量稀少。汤品仅有两道,主菜为煎鲟鱼块和牛排,甜点是冰激凌和水果,远不及昔日宴会铺满美食和鲜花的盛况,显得寒酸许多。
不久,曾经强大的红色联盟宣告解散,莫斯科上空飘扬了数十年的镰刀锤头旗帜也随之落下,苏联不复存在。
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整体实力急剧下降,政策逐渐向西方靠拢,开始进行系列改革,试图尽快融入发达国家体系,恢复昔日威望。
随着这一趋势,英美饮食习惯逐渐进入克里姆林宫餐桌。
但叶利钦时代经济缓慢发展,国宴也相对简单,丰盛的佳肴难见踪影。
直到普京上台,国家元气逐渐恢复,俄罗斯国宴的形式和规模有所提升,但与苏联时代仍有较大差距。
随着饮食习惯转变,节俭与民族特色成为国宴标准,俄罗斯国宴亦如此。现今克里姆林宫的菜品多体现俄罗斯风味,注重营养均衡。
常见菜肴有罗宋汤——一种以牛肉、土豆和胡萝卜为主料的浓汤;蟹肉沙拉、俄罗斯饺子、苹果冰淇淋也频频出现在宴席上。不可或缺的还有俄罗斯伏特加和鱼子酱。
餐具上雕刻着象征俄罗斯的双头鹰,服务员换穿统一的民族服装,替代传统黑色礼服,彰显俄罗斯恢复民族尊严的气势。
国宴是国际交往的重要手段,也是国家实力的体现。红色苏联时期,因国力强盛,领导人能够筹办奢华宴席,既让宾客尽享美食,也彰显国威。
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实力下降,曾经的豪华盛宴成为历史,后人只能从旧菜单中追忆那段红色巨人的辉煌岁月。
——《四大国国宴忆趣》吴德广
——《克里姆林宫的国宴》李景贤
——《国宴外交背后的历史秘闻》杨晨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炒股知识,佳永配资,牛360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